前台客服
寻找我们
扫一扫

扫一扫加我

返回顶部

首页 > 交通法务 > 当前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法律依据[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责任认
定是法律对事故责任归属的明确规定,它对于保障各方权益和处理事故纠纷至关重要。《道路交通处理程序规定》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我们提供了四类责任划分:全部责任、主要责
任、次要责任和同等责任。以下是详细的法律依据:   全部责任与无责任   - 一方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道路交通处理程序规定》第46条第1款,应负全部责任,而另一方无责任。   - 违章行为导致事故,违章一方承担全部责任,其他方无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第1款)。   - 逃逸或销毁证据导致责任无法认定,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92条、20条)。   - 未报案或及时报案导致责任无法认定,同样应负全部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1条第1款)。   - 当事人无过错时,各方均无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1条)。   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   - 两方违章行为共同导致事故时,根据各自作用大小确定责任。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章行为导致的事故,由作用较大的一方承担主要责任,作用较小的一方负次要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第2款、第3款)。   - 各方未及时报案导致责任不明时,机动车一方通常承担主要责任,非机动车和行人负次要责任(第21条第2款)。   - 机动车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也会影响责任判断,可能负主要责任(同上)。   同等责任   - 两方违章行为对事故作用相当,责任判定为同等责任。各方违章行为导致的事故,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第2款、第3款判定。   - 各方未及时报案,同样负同等责任(第21条第2款)。   - 保护现场不力导致事实不清,各方均承担同等责任。   以上法律依据为基本框架,实际案件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如需深入了解或遇到实际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