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缺位险商谨慎 商业环责险先行探路
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国内财产保险企业,能够赶在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意见之前上报环境污染责任险产品,并获得保监会批复,对于促进市场发展也是一个利好,华泰财产保险特殊风险事业部王学莹告诉记者。 2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而华泰成为继美亚两年前推出环境责任保险以来,国内中资财险商中第一家推出环境责任保险的公司。 然而华泰环境责任保险产品的出炉并没有缓解环境污染责任在国内被忽视的现状,通过在市场上的调查,记者发现,包括中国人保、太保财险、平安财险都没有环境责任保险条款,两年前美亚保险推出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前也只有外资企业购买过,国内企业问津者寥寥。 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表示,尽管环保总局和保监会明确要建立强制性的环境污染保险制度,然而事实上实行起来并不容易,由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在全国和各地的环保法律法规中也没有“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无论是企业缺乏投保意识还是险商缺乏承保热情,没有政府的推动,这样一个保险起步很难。 借政策东风 首款中资商业环责险问世 是巧合或是刻意安排,在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推出绿色保险制度的当口,华泰财险获批了“企业场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至少已经说明保险公司开始响应监管层的号召,准备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来进军环境责任保险领域,人保财险公司一位负责人称。 一些市场人士也纷纷表示,其实只要监管层下令保险公司研究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条款,相信每一家都不会落后,关键是一旦开发的条款卖不出去,企业不想投保,现在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对这样的保险产品并不感兴趣,中小型企业又缺乏保险意识,连普通的财产保险都不愿意购买,更难说这种责任保险,保险公司即使付出了人力物力也是徒劳。 而据了解,华泰财险设在上海的特殊风险事业部,早在去年底就设计开发了该款环境责任保险产品,也特意赶在了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发文之时推出该产品,据负责产品设计开发的负责人介绍,这款责任险产品借鉴了美国的环境责任险条款而设计,承保的范围包括参保企业因为环境污染事故对第三方造成伤害、投保企业和第三方因为赔偿发生的法律诉讼等费用、企业对已经被污染的区域进行清理产生的费用,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而该产品的一个亮点还在于,对承保企业的环境污染对第三者造成的潜在的、累积性的伤害,华泰也可以作为赔偿责任,不仅对保险期限内发生的突发性环污事件赔偿,也对发生在保险期限之前、而在保险期限内发现的环污责任进行赔偿。 王学莹表示,目前该款产品的条款和费率已经批下来,也在考虑如何向市场推行,虽然对于市场很难预期,但是借助政策东风,商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市场的推行应该不会很艰难。 商业环责险推进或缓慢 期待税收支持 而同样作为商业责任保险的董事责任保险,在去年保监会联合多家保险公司推进上市公司董责险之前,董责险推进的速度始终缓慢,直到论坛之后,诸如西部矿业(601168行情,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行情,股吧)、首钢股份(000959行情,股吧)、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招商轮船(601872行情,股吧)、招商地产(000024行情,股吧)、S爱建(600643行情,股吧)、中国人寿(601628行情,股吧)等上市公司才开始投保董责险,但投保率仍不到2%。作为亲自参与董责险论坛的发言人,许谨良也担心,除非像火灾公众责任险、交强险,国家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强制投保,否则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推动仍是一个长期和缓慢的过程,而若要实行强制投保,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损失评估、责任范围、赔偿限额、索赔时效等关键问题也都需要时间解决。 与此同时,在今年的上海市保险工作会议上,上海保监局局长孙国栋对外透露,将在今年推动环境保护领域责任险发展,制定和完善制度,推动试点,提高公司参与度,扩大业务覆盖面。 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一位负责人称,这意味着上海将启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尚不知何时能正式出台的时候,保险公司先行一步,推出商业环境责任保险已属不易,在国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高污染的企业投环境污染责任险后,都尽量防止环境污染会对第三者造成伤害,因此出险率不高,而一旦出险企业往往面临高达数亿美元的赔款。在国内,去年国家环保总局每两个工作日就要处理一件环境污染事故,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年损失达1000多亿人民币,因此保险公司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也面临较大的风险。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在保险业,有很多寿险产品享受营业税免税优惠,一般的企业缴纳年金也享受3%的税收优惠,如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对企业实行强制投保,保险公司和企业或许也将寻求税收的庇护,这对于环责险的推动将会产生利好影响。随着国内法律、监管和技术不断健全,这类产品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美亚保险责任险负责人谭洪波表示。华夏时报/罗 杰